找到相关内容84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七)

    飞行自在、变现自在的能力。神境通有“能到”(往来无碍,一念就到)与“转变”(大能作小,小能作大,一能作多,多能作一等诸物的转变)。  此五通加上漏尽通,则成为六通。五通通于凡、圣,漏尽通则只有无学圣者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468460.html
  • 杭州飞来峰藏传石刻造像的风格渊源与历史文化价值

    纵横妙用可怜生,一切不如心真实;腾腾自在无所为,闲闲究竟出家儿;若睹目前真大道,不见纤毫也大奇;万法何殊心何异?何劳更用寻经义?心王本自绝多和,智者只明无学地,非凡非圣复若乎。不强分别圣情孤,无价心珠本...

    谢继胜 高贺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4168846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励志

    Hope and fear do not move the contented. Nor slander nor praise,as well. 无财非贫,无学为贫 无位非贱,无耻为贱 无寿非夭,无志为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268874.html
  • 惟贤法师:实修问答集

    五十二位“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”就是菩萨修行成佛的路线图,一定要经过这个位次才能到佛的果位。辟支佛是在阿罗汉位,他是无学果位。   45. 人的身体不在了,法身还在不在?  答:...不再来欲界受生死,所以叫做不还。  四果叫阿罗汉,华言无学,谓此人断色界、无色界思惑尽,四智已圆,已出三界,已证涅槃,无法可学,故名无学。四智者,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做已办,不受后有也。我生已尽,即...

    惟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1268944.html
  • 罗钦顺的理气、心性与儒佛之辨

    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’,即释迦所谓‘自觉圣智境界’也。”(《困知记》续卷下)再比如白沙,他曾专门致书甘泉,辩白沙之学的禅学性质。他说:“今观白沙之所举示,曰‘无学无觉’,曰‘莫杖莫呵’,曰‘金针’,曰‘...

    丁为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1869023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论思想的主题

    佛性指“无学圣位”,即佛果位。此三种佛性虽因修证历程而有不同名称,但其体是一,皆源之应得因,即同以真如理体为本。《佛性论》在此实际上是用佛教的阶位说来阐释佛性的不同之存在状况。《佛性论·显体分》从三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人间佛教的建立

    菩萨戒,同为人、天、声闻、缘觉等一切善行的根本。《海龙王经》说:“十善业道,是生人天,得学无学,诸沙门果,独觉菩提,及诸菩萨一切妙行,一切佛法所依止处。”一个人若能常行十善业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56946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佛的次第

    不是最究竟的解脱之道。   在佛法中,十善业是一切佛法的依止处。《海龙王经》说:“十善业道,是生人天,得学无学、诸沙门果、独觉、菩提,及诸菩萨一切妙行、一切佛法,所依止处。”   三、声闻乘──四谛法门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3069465.html
  • 量处轻重仪

    出于摩得勒伽论也。此迦叶遗部本律。不至于此非其所机。言分金床者。初有比丘。从天生。此人中资具非其所安。情乱不安。常思天中所有众具。佛令阿难依须给之。一夕处中便登无学。由此曲开。非通今部。分别功德论中具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869601.html
  • 释门归敬仪

    作大归依。故论云。归依于佛者。谓一切智五分法身也。归依于法者。谓灭谛涅槃也。归依于僧者。谓诸贤圣学无学功德自身他身尽处也。即自他惑灭所无之处。故云尽处也。故经云。一切圣人皆以无为法得名。无为即无漏之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069603.html